1. 首页 >
  2. 作家在线 >
  3. 作家在线

从刘亮程的耕读生活读懂“文学的日常”

来源:华西都市报 | 张杰 发布日期:2022-05-16

作家刘亮程和家人一起住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这里不是他的家乡,他的家乡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另外一个小村庄,但他对菜籽沟村一见倾心,“这里比我的家乡还像家乡。”于是他与家人住了下来,如今已经十年。他收拾了一个院子,起名木垒书院,在里面写作、读书,更多的时间是种果树、赏杏花、给院子除除杂草。他还养了两条小狗,一条叫星星,一条叫月亮。

2021年5月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70后民谣歌手洪启从远方回到新疆,专程乘车去菜籽沟村看望老友刘亮程。“刘亮程是我的好友,我的兄长,是我精神世界大海里的一座重要的灯塔。这些年我一直从刘亮程身上汲取精神营养。”这些年,洪启在外面的世界打拼,有时候以“荣归故里”的状态,有时候又“比较失落”,他说,“刘亮程对我说,不管你是以怎样的状态回来,家乡都是你抹一把眼泪再出发的地方。这句话一直给我力量。”

2022年4月末,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二季第一期上线,好评、高赞很多。这期的主角正是作家刘亮程和他的好友洪启。

《一个人的村庄》“现实生活版”

天上漂浮的云,耳畔吹过的风,连带着茫茫的土地。两位好友见面后,一起聊天、喝酒、亲近大自然。“星星、月亮,你们也来迎接一下客人吧。”刘亮程一边唤着自家的狗,一边带着3年不见的洪启,“走,去看看菜地、羊圈吧。”指着院子里种的各式各样的果树,他说,果树跟人一样,也会累,需要休息。所以一年结果多,下一年就结果少,“人看到果树不结果子,也会觉得轻松。但吃不到果子会遗憾。”

第二天,刘亮程带着洪启去附近的水磨沟村转转,就像他以前写的“一个人的村庄”里的状态,“我喜欢在村庄里走走转转,你会感觉什么都很近,麦地也贴着你的身边在长,触手可及。这些矮房子,高不过树。到七月份麦子成熟的时候,从低头看到望天边,都是一片金黄。陪伴我们的都是缓慢生长的事物。”新疆的沙漠里经常遇到胡杨树,有“活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的说法,刘亮程看了看身边的胡杨,“在我看来,胡杨就是一棵树。胡杨已经够累了,不要再把更多的东西附加在它身上了。”

找一片山坡,两人即兴坐下。真实的好友相对往往是无须多言的,也不需要刻意找话题。洪启对着蓝天、群山和小羊高歌,开着独一无二的大自然演唱会,一首《谁的羊》会让风声为他鼓掌,羊群为他陶醉。美丽的景色、纯粹质朴的歌声和悠远缓慢的节奏,刘亮程说出平常又有嚼劲的话,给人启发,令人平静。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刘亮程,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上世纪九十年代,刘亮程因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一鸣惊人,引发文坛广泛关注,获奖众多,该书畅销20多年不衰。2022年1月,他对这本散文集进行修订,由译林出版社推出新版。由于在这本书中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写作非常诗意、深邃,表达新颖,刘亮程也因此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或”乡村哲学家”。

如今的刘亮程依然生活在乡下,是个还做农活的作家。在他一手创办的木垒书院里,随处可见各类树木,凡是能在新疆存活的果树,都能在这间院落里找到,这是对山野生活的熟稔热爱。面对镜头,他很自然地肩扛铁锹,走在田地里,一边走一边随意就摘下几株苜蓿和蒲公英,塞进嘴里,介绍说,“把叶子上虫子的卵处理一下就行”“生吃比熟吃更好吃”。看到此,仿佛是在看《一个人的村庄》“现实生活版”。

文学就在日常之中

带有“文学”的影像作品,很容易让人在观看之前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误解:觉得是那种故意捏成的文艺腔路线。《文学的日常》不是这样,它有文艺性,但这种文艺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落到日常的细节之中。

不少人想象中作家的日常,或许是这样的:在满墙的书屋中,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打字,手边有一杯咖啡。但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二季展示的,是在文字写作之外的日常生活。刘亮程在片中说,自己每天写作的时间基本上有两个多小时,其他的时间会用来做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做一件家具,到田里做一些农活,或者就是到外面走一走,到自家的田园里或外面的高岗和田野,与路上遇到的牧羊人交流,坐在草地上,听从远方归来的友人对着羊群,清唱一首原创的歌等。

事实上,《文学的日常》第二季吸引很多人的点,就在于“日常”。“我一直就觉得不要将文学放在神坛之上,也不要认为文学级别特高、门槛特高,其实生活无处不文学,文学就在日常之中。”有网友这样评价。

在信息时代,作家的知识和见识未必是所有群体中最突出的,但作家们的独特之处或许就在于,他们对于自然、人生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和感悟。《文学的日常》第二季小众但不高冷,抽象却又具体。它深深扎根于泥土,为观众揭开了文学和作家背后的故事,于日常和细节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生活的哲学。

好的作品不缺知音。在豆瓣评论中,很多人表达自己的观后感,特别提到“文学的日常”这个主题,“不是一味吹捧作家的成就,而是一点一点的为我们展示出了真实的作家生活日常状态,看着很舒服。”“看似随意其实有思想脉络。”“看完第一期,我的灵魂跟着他漫步在新疆的田野上。”“感谢作家让我们看见了文学照进现实的光亮,质朴的、动人的、文学的光芒。”“看了一期之后感觉好似自己读了一本书,不仅读懂了书也读懂了写书的人”“刘亮程这样过着朴素的乡土生活、不停思考和写作的人,随便说两句话就可以让我想半天了”。

这是一部以文学为题材的人文纪录片,但风景、节奏也相当出彩,可以当自然风光片看。不需要有看文学题材的负担,只需要跟着镜头,看作家和他的好友没有目的地漫游在草原上、沙漠中、村庄里,看到春天的花朵,看到安静的村庄,日常的生活,广阔的山野,本身就是非常有治愈力的事情。

当一个过着真实耕读生活的作家,与长途归来的好朋友在一起,漫游在大地上,自然而然谈及童年、各自的经历,并对眼前经过的树木、羊群给予目光的注目,由此发出真实的感慨,触及生命的本质、意义,已经足够文学,或者说,已经是文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