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推动文艺评论工作繁荣发展,8月26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文艺报》社联合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新时代·文学批评何为”学术论坛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颁奖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主编吴义勤出席会议并讲话,《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致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宋向伟、《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崔庆蕾分阶段主持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文学期刊的专家学者阎晶明、南帆、白烨、吴俊、郜元宝、洪治纲、季进、张洁宇、陈汉萍、贺仲明、谢有顺、汪政、杨扬、张燕玲、杨青、韩春燕、王春林、杨庆祥、丛治辰、曾攀、房伟、岳雯、傅逸尘、王金胜、陈培浩、杨辉、何英等20余人参加研讨。
吴义勤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相关部署,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文艺工作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次“新时代·文学批评何为?”学术论坛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促进和改进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举措。他强调,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文学批评必须勇于直面挑战,勇于革新创造,要不断探索新的批评范式,以应对新的文学生态和传播语境。要努力实现文学批评的“破圈”,使文学批评更好地融入公共话语传播体系,走向更广阔的人民和大地。要不断增强批评的有效性,在与文学创作的良性互动中,真正成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自身作用。
梁鸿鹰认为,新时代文学批评要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自觉,助力创作,提升审美,为人的全面发展,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有所贡献。评论家们应提高运用理论资源的能力,运用美学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观点,来进行文学批评;应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诗意裁判”,以充分的艺术素养、语言才能、想象力投入批评实践,体现批评个性;要善于进行富有独创性的思考和发现,显现文学批评的穿透力、包容力和现实影响力,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发声。同时,还要以批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建立属于中国人的学术话语体系。
会议首先进行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颁奖仪式。自2019年创刊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深耕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及文学史学研究等领域,不断激励学人积极介入当代文学现场,推动当代文学发展。在日常遴选推优的基础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特设置年度优秀论文奖,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评定吴俊的《批评史:国家文学和制度规范的视域——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若干思考》(2021年第6期)、郜元宝的《擦亮“过去”这面镜子——读冯骥才〈艺术家们〉》(2021年第3期)、洪治纲的《论新世纪小说的轻逸化审美追求》(2021年第4期)、张洁宇的《作为“思想锻炼”的〈野草〉与鲁迅研究》(2021年第6期)、季进的《刹那的众生相——贾平凹〈暂坐〉读札》(2021年第4期)、曾攀的《当代中国小说的生活化叙事——以黄咏梅为中心的讨论》(2021年第2期)、何英的《〈野葫芦引〉的修辞分析》(2021年第1期)7篇论文获得2021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会上,评委会主任阎晶眀宣读授奖词,并与吴义勤、白烨、陈汉萍、梁鸿鹰、杨扬、贺仲明等为获奖者颁奖。吴俊作为获奖代表发言。
颁奖会后,“新时代·文学批评何为?”学术论坛围绕“如何增强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文学批评如何‘破圈’”“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的方法论”等论题展开,与会专家认为,在新时代文学发展中,文学批评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当今时代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对文学批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学批评应提高把握当代社会、介入现实的能力;应向传统文学借鉴,在整合化用中外批评及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推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话语;应提倡讲真话、树正气、立风骨的批评风气,共同维护理性的、良好的、健康的文学生态;应当努力突破圈层壁垒,共塑文学的社会功用与时代审美理想;应当重视文学批评的流动性、当代性与创造性,以有温度有个性的批评话语重现批评的锋芒,为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起到应有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