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过热播剧《狂飙》吗?如果追了,是不是被张颂文和张译的演技深深地吸引了。好演员都有演技,演技是演员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演员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法创造形象的能力。好演员会演戏,能加戏,还能当表演指导老师,如同好作者会写文章,写出的文章有亮点,还会修改文章一样。演技里藏着好文章,下面我们来破译一下。
《狂飙》爆火,张颂文爆红,“建议查查张颂文,不像演的”是对张颂文演技的最高评价。张颂文是个好演员,会演戏,这与他爱写文章分不开,他的微博上记录着生活的细节:跟酒店保洁学清洁玻璃,在树下捡果子,观察卖鸡的大妈……这些,无疑是帮他打开表演大门的一把把钥匙。妈妈走得早,每次演离别、死亡的戏,张颂文都会想到妈妈,把思念之痛化成演技。他发在《青年文摘》上悼念妈妈的文章《火柴天堂》,你看了会落泪;发在《天涯》上的《在心里点灯的人》,早把演技升华到文章里。
张译出了一本书叫《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文如泉涌,有趣温馨,生动细腻,《遇见》《10:14》等文章,你看完会笑,想哭,百感交集。能把平常的人事物写得耐人寻味,张译有着不凡的写作功底。4年的博客文章,30万字,编辑让留10万,补7万,并且保证水准,在繁忙的拍戏之余,张译把自己锁在酒店里闭关写作,最终,17万字的书顺利出版发行,连编辑都为他叫好。拍《士兵突击》时,张译被许三多的角色迷住,给导演写了近3000字的自荐书,如果平时不写文章,这种事想都别想。有演技还会写文章,这样的演员肯定走得远。
好演员会给自己加戏,如同好作者能写出具有亮点的文章来。拍戏的过程中,演员和角色磨合,怎么理解角色,得和编剧、导演讲,不是导演让你咋演,你就咋演,你得琢磨,怎么演才能演好。《狂飙》中高启强在鱼缸里洗手的动作,就是张颂文设计的,形象逼真,生活化,使人信服。他在菜市场里熟练地杀鱼,用草绳系好递给买家,还塞两根小葱做添头,看到唐小龙来,把手往鱼缸里一划拉,算是洗了,往身上一擦,立马跑过去给唐小龙拿烟,行云流水的动作,你根本感觉不到他在演戏,他就是个卖鱼的。如果换成写文章,高启强卖鱼这段一定详写,还得有细节描写。
加戏部分往往是演员看过、听过、体验过、感知过的,要么就是把可用素材瞬间融合,演起来跟经历过一样。好演员都有储备,关键时刻,拿来就用,如同我们写文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随时去素材库里调出来,化成文字。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吃过的苦,最终都会帮到你。张译尝试写剧本、当导演、抖包袱、演尸体、演病号、演村民、演瘸腿……就连去基层部队慰问演出,都顺便帮着拆台、装车,有些事情,只有多干了,才能摸清脉路,所以,多尝试不是坏事。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前身是话剧《爱尔纳突击》,张译担任过场记,把所有人的台词都背下来了,台上没人时,还练过走位,后来改编成电视剧,他把史今演活了。“退伍老兵泪洒长安街”那段,恰逢张译的转业申请批准通过,他穿着军装最后一次以“兵”的身份路过天安门,那份刻骨的惜别之情,不仅是史今,更是张译自己。储备丰富,不管是演戏还是写文章,都能信手拈来,攒的、想的、编的,张冠李戴,七拼八凑,所有素材都在那一刻为你所用,为你演的戏你写的文章服务,是最美的成全。
好演员全面,但更注重细节。《白鹿原》中仙草“生娃”那段戏,成了秦海璐“教科书级别的表演”。为了演好仙草,秦海璐一个月狂减30斤,早早给儿子断奶,还学会了纺纱、擀面、切菜做饭,剧中张嘉译等人吃的油泼面,就是秦海璐擀的。秦海璐认为,“演员希望饰演多样角色来突破自己,求突破不如求精深,能在同一个角色上有更深层次的造诣,才更难。”这和我们写同题作文很相似,写一篇,就要写好一篇,有亮点,有突破。
好演员能当评委,指导别人演戏,如同好作者会修改文章,兼具编辑功能。《我就是演员3》中有一期李汶翰表演“试戏失败后接到家人电话”的场景,演得不好,评委张颂文上台给他做示范,张颂文边叠外衣边说,“导演,抱歉,我刚才卡了一句词,再来一遍好吗?谢谢啊!”一句铺垫就把观众带入,也显出了他在导演面前的卑微,接通父亲打来的视频电话,语气故作轻松,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遮掩着自己无戏可拍的窘境,说到伤心处,怕父亲看到自己哭,蹲在地上用力抹脸,再回到镜头里,说头很痒,戴了一头假发,去弄弄,匆忙挂断电话的同时,用手捂住摄像头,早已泪流满面……这就是演技,瞬间戳到你,让你共情。
演员受制于编剧和导演,俗话说,成也编导,败也编导。张艺谋认为,“一部好作品,重要的就是讲好故事,故事大如天,电影中故事的分量是最重的。”好作者能把故事写好,好演员能把故事演好,这样读者和观众才能看到。导演李路说,别演,让角色从内心流淌出来。拍《人世间》时,围读剧本是剧组铁打不动的要求,每天拍摄下来,二三十个人聚在一起读剧本是常态,一次次围读,演员一次次进入人物,大家都在动脑筋。孔笙拍《父母爱情》姑嫂吵架那场戏时,上来就说,不排练了,你俩直接开始演吧,梅婷和刘琳对视一眼,张口就来,孔笙都看入迷了。为了那场戏,梅婷和刘琳在开拍前就不断讨论,每天拍完戏回到房间,洗漱完毕,俩人就开始背台词,对第二天的戏,才把安杰和德华那对姑嫂诠释得那么招人喜欢。如果用到写文章上,就是衔接自然,顺理成章,一气呵成。导演程耳称赞梁朝伟在《无名》中的演技:“梁先生的年龄感是最饱满的,塑造了一个既饱满,又深邃,成熟而又幽默轻松的形象,我觉得他的状态非常完美。”程耳的要求是,“需要他们的精神气质更雅致,不仅优雅,还要非常沉稳,好像内心有千钧之力,然而表现出来的却是风轻云淡。”冯远征也说过类似的话,“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控制”。张颂文演戏时有很多小动作,那些小动作不是他精心设计的,是他的自然状态,当下什么样,他觉得就应该是那样。张颂文在给学生做示范时说,“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你会发现你的肌肉失控了,肌肉失控恰巧就是我们要演的,这时候要把所有的零碎都用你的意志力按下去,任何高级的内心,都比不上人的生理反应来得好。”看看,好演员一出手就演技爆棚,如同好作者的每部作品都高居榜单,这是技术,是艺术,更是功力。
王海鸰说,“在创作过程中,如果说宏观是一个大的骨架,那么细节就是骨架上的血肉,剔掉了血肉的骨架大同小异,能显出美丑高下、百态千姿的唯有血肉之躯,能让剧情合理人物有血有肉的,唯靠文学。”《人世间》写了三年,拍摄中还在调整剧本,从88集删到58集,编剧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删和写还不一样,难度更大,人事物必须在前面就交代清楚,衔接好,否则就显得突兀,让人猜疑。电影《满江红》的原创剧本作者、编剧陈宇,把自己定位成“讲故事的人”“电影叙事者”,他更愿意从具体的个人、小人物写起,不断地写,细致地打磨,不断地修整,他说,“你下次写的剧本一般会比上次写得好,第二稿一般会比第一稿好。”这也说出了我们写文章的真谛,越写越好,越改越精。
张颂文说过,“你放心演,接不住我就不当演员。”这是何等的自信!他一直学习,不停探究,持续进步,才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好演员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迹可寻,生活就是演技之源,人间烟火就是表演老师。用到写文章上,就是我们要多观察,勤动笔,让写作站在你的身体里,用你的声音说话,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
我就演过戏。那是2012年的一天,我接到好友电话,四平市公安文联正在拍摄系列微电影《流动警务室》,在一场“错爱”的戏里,饰演老师的演员临时有急事来不了,让我去第三高中客串一下。那场戏说的是高中女生杨婷婷生日那天,同班男生送她个小熊陶瓷储蓄罐,被老师误认为“早恋”,把储蓄罐给摔了,张婷婷一气之下跑出教室,然后警察上场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得安抚一下孩子们,他们和我不熟,表情肯定受影响,于是我走上讲台,告诉他们:我叫王雪岩,是十四中的音乐老师,剧情需要,这一刻,我化成你们的老师,咱们一起合作,把这段戏演好,你们不能这么陌生地看着我,镜头会扫,会有特写,推到谁那里,或一脸懵逼,或事不关己,或不屑的表情,都不好,你们得迅速融进来,平时上课咋样,就咋演,该同情同情,该愤怒愤怒,该无奈无奈,该收心收心,争取一次演完,否则浪费的是你们的时间,反正你们参加高考,我又不考。几句话下来,孩子们的表情正常起来。我给男生起名叫王帅,剧务给准备三个储蓄罐,我说,争取一次摔成功,还让摄像看看摔的位置能拍到不,别我这儿一摔,陶瓷茬子崩飞,就不好了。我还拿起小熊颠了颠,感受一下用什么样的力度。那场戏没彩排,一次就过,导演看傻了,也不喊停,我说够了,再拍就超时了,王帅仇敌一样看着我,张婷婷从走廊进来时刘海乱了,眼睛哭红,抽嗒到停不下来……
因为常写文章,我知道什么情节说什么话,故事怎么发展才合理,就算没有台词,只有大纲,演起来也得心应手。后来《流动警务室》获奖,我的“史上最厉害老师”的外号也传开了。我把演这场戏的经历写成《好看 新鲜 风采 魅力》,发在《大东北文化》报上。
不仅演过戏,我还写过剧本呢。那是2018年的6月,教育局发红头文件,要搞教师节戏剧汇演,校长请人写剧本,要价太高,学校给不起,校长就让我写,给我三天时间。我就是个校刊编辑,没写过剧本,太勉为其难了。我上网搜了剧本格式,看了剧本三要素,开始敲击键盘。好在我有第一手材料,之前写过人物侧记,换个形式讲故事而已,于是化身演员,开始“穿越”,半天时间写完《任在肩上 爱驻心中》。为了节省开支,我写的是独幕剧,把教室搬到舞台中央,人物是董杨和她班的学生,开门见上,舞台背景就是2018年的教师节,黑板上写着“老师,您辛苦了!”我在8分钟的时间里,把好老师董杨的形象全面立体细节地展现出来,融生活化戏剧化于一体,把日常搬上舞台,师生们演起来顺风顺水,人物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一样不少,仅背景音乐我就用了《铃儿响叮当》、童声齐诵《游子吟》、阎维文的《母亲》、那英的《好大一棵树》,还写了诗歌《红烛》做结尾……剧本在汇演中获奖,该剧2019年6月4日还在腾讯视频播放过。
作为校刊编辑的我,经常带着文学社的社员们搞活动,活动之前,我做策划,写方案,按步骤实施,融“编剧”“导演”于一身。比如,我把90岁高龄的革命老人郭步洲爷爷请进校园,请他给大家讲战争的故事,聘请他当校外辅导员,邀请他参加升旗仪式,给他佩戴团徽,圆了他的团员梦。社员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迎接的、献花的、搀扶的、引领的、拍照的、采访的、写稿的,每个社员都珍惜这样的机会,李滟倬写的《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被团中央主管的报纸《中国中学生报》的编辑相中,给发了一整版;张珈瑞写的《生命的真谛》,刊登在第14期校刊《小草》上;岳珈伊携《旗手的责任》参加“盛大”杯四平日报小记者征文大赛,荣获一等奖。
若问哪部戏最好,好演员会说,下一部。若问写作者,哪篇文章最棒,回答肯定也是下一篇。努力的人啊,永远有目标。就像拿下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的张译,有人问他,感觉如何,他答:“兴奋了一下,然后就告诉自己,繁华过去了,热闹过去了,你该干活了。”
演员如是,写文章更是如此,我们一起加油吧!
作者简介:王雪岩,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作家班学员,吉林省首批认证的骨干教师,四平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校刊《小草》主编,多次获得国家级校刊编辑金奖。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中国教师》《德育报》《中国中学生报》《美文》等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近百万字,著有《温暖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