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呵护童心纯美60年——金波儿童诗创作交流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与会嘉宾共同探讨金波的儿童诗世界、中国儿童诗的走向、诗歌对于儿童教育的意义等话题。该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联合主办。
60年,作品中纯真的美与善
金波的诗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坛的一道靓丽风景。他的创作基本上贯穿了整个当代儿童诗歌的发展历程。《金波60年儿童诗选》是金波近60年经典儿童诗歌的自选集,共3册,每册收录诗歌60首,分别为《白天鹅之歌》(侧重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展现),《萤火虫之歌》(侧重叙事,包含丰富的情节),《红蜻蜓之歌》(侧重抒情,蕴含着细腻的哲思)。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贺信中说:金波先生从1956年发表第一首儿童诗至今,奉献了许多意蕴悠长的诗歌、散文、童话。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几代小读者都记得金波叔叔或金波爷爷,从他那里领悟了纯真的美与善。他的多部作品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不断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这是经典美文的魅力,亦是金波先生的魅力。
著名诗人贺敬之发来贺词:“祝贺为培育祖国花朵,做出宝贵贡献的、杰出的儿童文学大家金波同志创作六十周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说:“金波老师对中国儿童文学来说是美好的。金波老师是一个慈祥的、宽厚的、心地明亮宽敞的长者。偶尔想起金波先生,我们心底不由地变得宽敞和明亮起来。金波的诗,诗如其名,诗如其词,诗如月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从诗教、幼教、身教与言教三个方面谈了金波及其作品的意义。他认为,金波是一个学养深厚的教授,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都著述丰富的作家,还是从传统文化汲取丰厚营养,并家国情怀深沉的歌者。
中少总社党委书记、社长孙柱说,金波自1956年发表作品,至今已逾60年。作为著名的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直笔耕不辍,为无数读者创作了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多年来,他用童心、爱心和诗心,始终关心和关注着少年儿童的阅读,特别是诗歌方面的阅读与熏陶。金波以纯真的童趣、诚挚的情感、纯熟的技艺和充满智慧的哲思,构建了独特的艺术世界,用诗歌和孩子们一起体会母语的音乐性、拓展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成长。
可亲、可爱、可敬的永远的大朋友
准确地触摸和把握儿童的思想、心理特点并加以真切表达,是儿童诗从心灵上真正走进广大儿童的途径。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院长、著名评论家谢冕在研讨会上称金波为“可亲、可爱、可敬的永远的大朋友”。在金波作品中,世间不美的事物、我们周围的丑陋和不洁被神奇地“过滤”了,他给天真无瑕的心灵在想象中留下一片晴朗的天空。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著名评论家束沛德认为,金波的作品能够经受住时间检验,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因为他十分珍惜童年生活、自然万物、母爱亲情的馈赠。金波儿童诗富有音乐性,讲究韵律美并率先把十四行诗引入儿童诗领域;他倾情于创作诗化童话,丰富童话世界。这是金波对当代儿童文学的独特贡献。
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委员会会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认为,金波的诗有一种魔力,能让人返老还童。读金波的诗,既像行走在布满鲜花的小路上,又像走进温暖的家。金波把对生活的热爱和通晓带到了创作中,他的诗歌洋溢着郁郁葱葱的盎然生机。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白冰谈到金波儿童诗能给当下少年儿童带来心灵滋养。通过读金波的作品,读者能感受自然之美、自然之趣,永远保持一颗惊奇之心;能够感悟情感的力量,提升爱世界万物万事的能力;能够感受语言之美,提升母语的使用能力;能够学会诗意的生活。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深入分析了金波作品中深含的母爱。她说,金波是冰心之后,写母爱写得最动情,也最感染人、打动人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作品无论是否直接写到母爱,都有一股浓浓的母爱的气息氤氲其间。金波让母爱通过文字照亮了更多的人,他对于母爱执着的书写,是他所有作品的灵魂。
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诗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王泉根论述了金波及其作品的重要性:金波儿童文学作品影响了三代人,是人生的第一颗钮扣。他的儿童诗具有中国的气派、味道,完全体现出中国文化背景,同时善于吸收西方营养,比如他的十四行诗。金波不仅创作诗歌,童话辨识度非常高,散文也与众不同。金波60年的创作实践,在儿童文学与儿童世界之间架设起艺术美、幻想美、人性美的桥梁,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汤锐提到,金波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十四行儿童诗集,这是一种向诗歌艺术形式极致的大胆探索。他把这种古典矜持的诗歌形式,与一颗纯真活泼的童心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了一起,特别是《献给母亲的花环》。金波曾发表过一系列关于儿童诗歌的理论文章,形成一整套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儿童诗歌理论框架,最为突出的是对于儿童诗文体本质音乐美的研究和探索。
对于金波诗歌领域的艺术成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提到,读者可以从金波的诗歌中看到他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发扬,以及对世界、对当代诗歌艺术的汲取。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过去,现在,更多的是未来。
《文艺报》文学评论部主任刘颋认为,关注、尊重并呵护生命,与世间万物的平等交流与理解,构成了金波诗歌的底色。他的儿童诗描摹生命的颜色,倾听生命绽放的声音,更爱惜生命的不完美,并始终有一种守护世间万物成长的姿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葛冰谈到了金波诗歌的影响力,金波的诗里拥有了童话中最高级的东西,包括形象、情感和诗情画意。葛冰建议,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小喜欢读书,孩子将终生受益。在图画书外还要读诗,读古诗,读诗歌。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丙钧谈到了他读金波儿童诗的感受:一是自然之心,自然之语。二是流水行云天籁音。三是浅吟低唱别有情。
回归童年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有韵律感、想象力和感染力,便于吟诵传唱,是积累词汇、淬炼语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金波的童诗精美、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童趣。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说,金波有很多作品通过孩子的日常点滴,写出了做人的道理。他作品感染人、启迪人、教育人,最根本的原因是来自生活,是从儿童具体的生活中提炼的艺术真实,将生活的哲理明白如话地描写出来。
金波作品28次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用从教30多年的经历,从三个方面论述金波对孩子的影响:为儿童创造出理想国的“儿童金波”;会用母语教书的“启蒙金波”;有母性诗爱,更具父性醇厚的“爸爸金波”。诗歌中蕴含着美好的情感,将道理藏在美好的语言中,藏在美好的故事当中,这些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诗教的最好的材料。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刘秀娟认为,金波开放包容的创造态度,一方面体现在他的创作上,我们能感受到其作品中有中国古典诗歌和民间童谣的因素,也有俄罗斯文学和欧洲十四行诗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儿童诗、诗歌教育、幼儿文学以及整个儿童文学的投入和推动上。
优秀的儿童文学,不论童话还是儿童小说,都是以诗意为旨归的。中华读书报编委、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从想象、音韵节奏、意象三方面分析了金波作品中的“诗美”。以极深沉的“爱”为基点,以创造性、韵律感和惊奇心为召唤,以“美”“善”为旨归。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情咨中心副主任孙珏说,家里孩子一连几天回家哼唱:“蓝天蓝,像大海,白云白,像帆船……帆船、帆船,你装的什么?”这首《云》收录在《金波60年儿童诗选·白天鹅之歌》首篇,写于1961年,现在的孩子居然还在唱、还喜欢唱,真是很神奇。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说:“亲近儿童文学,亲近孩子。我是幸福的。”儿童文学的写作意味着童年的回归。这回归不仅是童年的单纯和乐趣,更是回归童年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向着童年做时间上的穿越是丰富的,厚重的。虽然他现在写得很慢很少,但思考不会停止。思考是和生活和儿童作心灵的对话,而这种对话使生活丰富,使人进步。这次研讨会给他许多启发,许多思考的话题。这些都是他的精神寄托和精神营养。
交流活动最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曹文轩从诗人与哲人、儿童诗的抒情与叙事、艺术的辩证法、儿童诗意境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鉴赏四个角度做了总结。诗人与哲人。金波用他的诗完美地诠释了诗与哲学的天然关系。短小精致的诗篇,将中国的儿童诗带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金波是一个出色的抒情诗人。他的每一个文字都有抒情的意味。金波深深地懂得文学之善与日常之善的巨大差异。所谓上善,是看出了世界万物的命运都是需要人用悲悯情怀去关照的。善良是第一才华,因为上善,所以动情用情。艺术的辩证法。无论从构思、立意、题旨、情景、意境,还是从结构、语调、意象、象征、隐喻等方面去考察,我们都会感觉到金波诗歌所具有的艺术性。比如轻与重的辩证法。儿童诗意境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鉴赏。中国儿童诗的源头有民间童谣、西洋诗歌与儿童文学、中国古典诗歌。金波的所有儿童诗都是在意境中完成他的书写。分明是当下所写的童诗,却让我们感受到存在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中的那种似乎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意境。
曹文轩说,金波是为文学史而写作的诗人,60年如一日行走在经典化写作的道路上。金波和他的作品注定会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重要的篇章,随着岁月的流逝,日益闪烁出特殊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