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文化的力量愈益强大。”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中国文联如何把握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新时代的文艺应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铁凝。
我国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瞭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在文化强国建设中,中国文联如何把握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铁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战略谋划和科学部署,鲜明而有力地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的文化自信和历史雄心。这是我们党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推进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文化的力量愈益强大。文艺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更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
中国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肩负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既要全面系统地把握了解全会精神,同时要特别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文化建设、文艺工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科学把握,结合中国文联职能,瞄准目标,抓住重点,谋划措施,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特别是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以实际行动和一流工作业绩,推动党中央关于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奋力展现文艺工作文联工作的新作为新气象。
今后几年,我们将不断完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文艺工作者的常态化培训制度和机制,继续落实全国文联系统文艺人才和管理干部培训规划,突出把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最新指示批示等作为培训主题和重点,办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骨干等各级各类研修培训班次,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走文艺高质量发展之路
《瞭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新时代的文艺应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
铁凝: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聚焦远景目标,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有质量的提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没有文艺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文化软实力更深厚、更持久的提升。
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最根本在于创作生产出更多高品位的优秀作品,关键在于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的文艺人才,目的在于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走文艺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应该始终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支持鼓励文艺创作者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精益求精、大胆创新。着力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积极参与和推进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抓好源头原创,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持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新时代文艺精品。今年我们重点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计划等,组织拍摄抗疫主题电影《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纪录电影《县委书记谷文昌》等。
走文艺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引领。着力引导大家秉持和践行正确的历史观、人民观、审美观、创作观和职业观,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同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自觉砥砺从艺初心,勇攀新时代文艺高峰。做优做精“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品牌,加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不断提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文艺业务素质。
走文艺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必须着眼于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质、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把深入生活搞创作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提升艺术创作质量与推动艺术普及结合起来。组织各门类艺术家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点和西藏、新疆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和采风创作。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志愿服务,持续打造“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品牌,让人民享受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行为规范、文明风尚。
《瞭望》: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铁凝:立足新时代的历史坐标,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进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历史担当。把握全局、把握大势,与党同心、与民同心,以更高的站位、宽阔的视野、精准的眼光,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推进民族复兴立传,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建设者画像。
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完成“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举办“百年辉煌”戏剧晚会、建党百年优秀剧目展演、“百年放歌”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各族儿女心向党”主题音乐晚会和舞蹈专场、“向党报告”曲艺精品创作展演、“鼓舞华夏”优秀舞剧创作汇演,举行“百年辉煌·武汉记忆”美术展、“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主题摄影展、百位名家书法精品展,完成《百年巨匠》百人百集拍摄,组织《建党百年百部剧作典藏》出版、百部微纪录片《初心》拍摄、建党百年与红色文艺经典系列评论研讨会等。聚焦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举办脱贫攻坚电影展映盛典、“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实施“小康纪实”主题影像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支持召开东部地区文艺援疆工作研讨会。
以艺战“疫”的伟大实践一再证明,面对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和重大历史事件,文艺工作者从来没有置身事外,从来没有缺席缺位,始终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始终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文化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文联指导协调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和各级文联组织,广泛号召和积极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同心抗“疫”,创作了《坚信爱会赢》主题MV、《大爱苍生》等一大批优秀抗“疫”主题文艺作品,在非常时期起到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独特作用。中国文联、中国摄协组织抗疫摄影小分队,逆行出征、奔赴武汉,日夜奋战66天,为4.2万余名全部援鄂医务人员拍摄肖像,圆满完成“为天使造像”艰巨任务,创造了世界摄影史上的奇迹。
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奋力书写人民的伟大实践,记录时代的进步要求,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
树立互联网思维和系统观念
《瞭望》:近年来,网络文艺飞速壮大。“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时期,中国文联如何运用和强化互联网思维,更好地履行文联的职责使命?
铁凝:“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新时代文联组织的职责使命,是文联组织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根本要求,是推动文联工作健康发展的命脉所在。这一新的职能定位,对新形势下开展文联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中国文联积极主动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的科学规划、系统整合、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文联工作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我们制定实施《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在互联网应用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特别是去年疫情期间,我们主动转变理念思路,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推进工作的新方式新举措,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在线会员管理、申报审核、评审评选等系统功能,首次研发使用中国文联网络培训云平台,开发完成文艺云·在线视频会议培训系统。大量面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培训在网上进行,大量以艺战“疫”的作品在网上传播。文艺评奖也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新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成功举办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众多评奖活动。
推动形成以中国文艺网为龙头的全国文联系统新型媒体矩阵。开展与地方文联互通互联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文联“一张网”建设和管理。在“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制定实施《全国文联“网上文艺之家”建设工作规划(2021—2023)》,进一步立足媒体融合新形势和疫情防控常态化,总结和借鉴近年来特别是抗疫期间文艺实践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推动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各展所长、一体发展,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文联工作发展的“最大增量”。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以创新思维寻求攻坚之法、破难之策,推动新时代文联工作在理念、思路、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不断增强文联组织的活力、吸引力、向心力和行业影响力。
《瞭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运用和强化系统观念,对文联组织参与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和价值?
铁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真抓实干。系统观念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基础性、全局性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增强文化工作整体性协同性、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文联现有团体会员55个,其中包括14个全国性文艺家协会、32个省级文联、9个产行业文联。在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都应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把系统思维、观念和要求贯穿于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强化系统引导、系统谋划、系统发力,形成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共谋发展的全国文联组织成系统、工作一盘棋的局面。要在深化文联改革、优化文联职能上同心谋划、同向发力。夯实树牢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鲜明导向,注重调查研究、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和示范指导,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文艺文联工作实际、遵循艺术规律特点、满足文艺工作者需求的工作运行机制和方式。推动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文联组织建设的意见,督促尚未出台深化改革方案的地市级文联组织尽快出台深改方案,着力破解一些瓶颈问题,强弱项、补短板、防风险、堵漏洞,推动基层文联创新发展。
文艺界的行风状况体现着文艺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关系着文艺行业的道德水准和社会形象,是文艺行业健康发展的风向标和突破口,也是一项需要上下左右综合施策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行风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松,突出加强行业教育、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维权、行业服务,着力发挥文艺界先进典型和公众人物的标杆带动作用,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促进文联更好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重点开展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中国文联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推荐和张庚、于蓝等文艺名家纪念活动,继续实施“艺坛大家”“艺苑百花”项目,全面展示艺术家德艺双馨、服务人民的良好风貌。
实现全国文联“一张网”,是我们顺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更好履行文联组织职能,激发文联组织内生动力,彰显文联组织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结合国家“十四五”文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发展规划,立足文联组织职能充分有效发挥对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加强顶层设计,规范系统标准,强化上下联动,在共建共享中加快推进全国文联“一张网”建设步伐。
我们要继续聚焦“做人的工作”核心职责,密切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基层一线文艺工作者和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探索开展面向“文艺两新”的法律援助,组织召开全国文联“文艺两新”工作座谈会、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推进会、文艺人才发展论坛等。了解关注新文艺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诉求,引导他们坚守崇高艺术理想、担负光荣文化使命,努力做到系统内各方面资源整合、要素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工作的整体效应,共同开创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新格局,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积极贡献力量。(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欧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