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新闻资讯 >
  3. 文坛动态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成立:曹文轩任所长

来源:中国网北京 | 秦金月 发布日期:2021-06-07


1623048963301850.png


日前,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举办。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王博,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中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北京文联党委书记陈宁等出席大会。

会上,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宣读任命,由北京大学博雅教授、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邵燕君女士担任副所长,聘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北京大学教授谢冕为顾问,并向他们颁发了证书。


1623048974518465.png

 

谢冕、莫言、曹文轩先后围绕“大学与写作”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为文学讲习所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谢冕在接受中国网文化发展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北京大学为基点,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和提高大家的文学素养,作家能够有所提高,不是作家的人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爱好文学的人能得到学术的熏陶,这对繁荣中国的文学事业是非常好的。成立专门的文学讲习所,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建设、文学的繁荣和满足文学爱好者的需求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莫言演讲的题目是《塞万提斯的启示》。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借塞万提斯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和他的小说《堂吉诃德》,向现场观众提出了四个启示:

其一,要想写出能反映时代本质并超越时代的作品,作家应该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生活体验,更多地深入社会底层,与普通人感同身受。作为写作者,最起码要了解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心理和生活状况,然后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现实和社会意义。

其二,要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堂吉诃德》这本书之所以不朽,当然是因为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是世界文学画廊里光芒四射的典型形象。我们在《堂吉诃德》之后的许多小说里读到了与堂吉诃德有密切血缘关系的人物形象。莫言认为,堂吉诃德成了一种精神、一种象征,我们在历史的记录中和现实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物,如果要认真地审视我们自己,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灵魂深处也有一个堂吉诃德,也有一个桑丘,在时隐时现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行为。莫言提到,在他出版的小说集《晚熟的人》里就有堂吉诃德的后代儿孙。

不过,莫言也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自己的作品里仿制一个堂吉诃德,但是我们要能触类旁通的写出我们的像堂吉诃德一样具有鲜明个性和某种超越性的人物形象,这困难非常之大,但是我们要知难而进,认真阅读,尽可能多的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尽可能强化自己的推己度人的准确性和化他人经历为自己人生经验的能力我们要特别注意写人物与讲故事的辨证关系讲故事是我们的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要通过讲故事来塑造人物。这二者的辨证关系必须把握好。这也是老生常谈,但越是常识越容易忘记。

其三,一个作家要勇于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塞万提斯曾经写过许多诗歌,也曾经写过数十个剧本,尽管他的诗歌与戏剧创作既没给他带来金钱,也没有给他带来声誉,但是这种多文体写作实践对他的小说创作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堂吉诃德》中的大量诗歌和小说文本蕴含着的丰富戏剧性情节,正是他的多文体创作实践所带来的复合效应。莫言提出一个观点:一个诗人可以不写小说、不写戏剧,但一个小说家如果有写诗与写戏剧的实践,那么他写诗、写戏剧所受到的嘲弄甚至谩骂,都会在他之后的小说写作中得到补偿。

其四,必须牢牢地记住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尽管我们读到的《堂吉诃德》是译本,但翻译家的卓越劳动成果还是能让我们感受到原作的风貌。《堂吉诃德》真正做到了人物语言与人物性格、人物的经历相匹配。这种语言的万花筒般的闪烁变幻的丰富性正是展示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时代特征的最有效的手段。

莫言寄希望于北大文学讲习所,愿它为文学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并能随着时间的积累,成为北大的也是中国的一块闪闪发光的金牌。

曹文轩用生动的故事和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心目中文学的理想之境,以及如何抵达这样的理想之境。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代表学校致辞,祝贺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成立。他表示,在北京大学深度参与民族国家进步、复兴的百余年历史中,文学始终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北京大学的教员将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作为“鸟之两翼”,切实有效地参与到了唤醒国民、启蒙大众的事业中。北京大学历史上不少名家大师兼具学者与作家身份,团结和培养了众多学生,有力推动了新文学发展与社会思想进步,这一传统也为校园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他说,蔡元培校长在百年前即倡导美育,希望以审美教育铸造大学之精神,涤荡国民之灵魂,这一先贤夙愿至今仍为北大人信仰和坚持。北京大学中文系近年来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切实有效的工作,而文学讲习所成立,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成立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也符合教育发展趋势。在国际上,由大学培养创意写作人才的教育模式早已成熟,近年来国内兄弟院校也多有探索,而北大中文系从2004年招收第一位写作方向硕士以来,已经培养了一批活跃的青年作家,在此方面早有积累,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依傍历史积淀,面向未来,一定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做出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发表致辞,对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成立表示祝贺。他认为这是期待已久的盛事,并希望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与中国作家协会加强沟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培养文学人才、推动文学发展的路径。

成立大会上,所长曹文轩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所务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由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晓明教授介绍了文学讲习所成立过程、宗旨与目标;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格非代表兄弟院校致辞,著名作家王安忆、孙甘露、毕飞宇也代表各院校创意写作机构写来贺信。发来贺信的还有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


1623048985485792.png

 

对于北京大学来说,设立创意写作相关教学科研机构,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写作人才,其传统渊源有自。从1910年京师大学堂分科设立“中国文门”以来,写作便一直是北京大学治学与教学传统中最富生命力和先锋性的一脉。1917年,由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批北大教员组织、领导与主要参与的新文化运动以北京大学为主阵地,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校内,教师与学生密切交流,成立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不仅培养和团结了新文学史上一批重要作家,更借此推动了思想革命。可以说,北大最初的写作传统正是在与思想革命、文学革命的相互影响中建立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文科人才。北大中文系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格外注重写作技能打磨,这既是为了响应国家需求,也是为了赓续自身传统,发扬自身精神,为学术工作铺下坚实基础。195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经历院系调整与合并,形成了文学、语言学和文献学三驾马车齐驱并进的学科结构。其中,语言学教研室对写作传统的贡献值得关注。语言学教研室自成立以来,注重汉语史、汉语语法和国学经典方面的教育,主张博古通今,博学多识的治学精神,教导学生在写作中形成落实字词句的意识。这些主张在完善北大学科建设,树立学术新风的同时,凸显出写作在学术研究工作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北大中文系紧随时代步伐,在继续培养学术写作的同时,开始关注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创意写作教育在北大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86年。当时在国家教委的指示下,北大中文系招收了一批优秀青年作家,他们作为本科三年级插班生进入中文系学习。是年10月,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今鲁迅文学院)第七届和第八届学员中的五十多位作家组成了北大作家班。1988年和1990年,中文系又分别招收了两届作家班学生。这三届作家班几乎聚齐了当时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和评论家。

新世纪后,创意写作蓬勃发展,为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中文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成为国内高校与国际接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北京大学中文系于2004年招收了第一位创意写作学硕士;2014年开设创意写作专业。多年来,已经初步建设了系统的教育方法,培养了徐则臣、石一枫、文珍等在当今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

在这样的学科传统中成立的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以文学美育为宗旨,主要致力于文学创作和语文教育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聘请著名作家到校任教,邀请作家驻校写作,建设系统化的文学鉴赏和文学写作课程,举办学术研讨,开设相关讲座,设立文学奖项,以切实有效的工作探索创意写作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深化改革有所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