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目

唐正立:中国文学典籍里的劳动节
发布日期:2020-04-28


大家知道,现在的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为了纪念1886年在美国芝加哥爆发的争取合法权益的工人运动,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决议确定的。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早就有类似的劳动节了。在中国文学典籍里、尤其是历史典籍里多有记载。


bdd89e085f7eaaf8a173eb16e243edd.jpg


中国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皆以农为本,劝课农桑。炎帝亦称神农氏,班固在《汉书 律历志》说:“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记录了周武王于春二月二日举行盛典,率领文武百官到野外耕田。二月二日也由此被定为“春龙节”。

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萧衍,在位48年,几乎每年开春都要亲自到郊野扶犁耕田。据《梁书》记载:“四年二月乙亥,舆驾亲耕籍田。诏曰:“夫耕籍之义大矣哉!粢盛由之而兴,礼节因之以著,古者哲王咸用此作……孝悌力田赐爵一级。”“籍田”就是皇家耕地,这里指梁武帝亲率王公大臣举行开犁耕田的典礼,以示对农桑的重视。他当日颁诏说,耕田的意义是很大的,祭器内的谷物是耕种生产的,礼义因此而发扬光大,古圣先贤就是因重视农耕而兴起的。所以梁武帝当日宣诏,赏赐那些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辛劳耕田的人进爵一级。

从唐代开始,农历二月二日被定为“劳农节”。当日皇帝要亲率百官到田间劳作,农夫则用扎着红绸布的农具紧随其后耕地播种。这个“劳农节”中已有“劳”这个语素,“劳”就是劳动,“劳农节”也就是劳动节。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劳动的国家,解放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就将5月1日定为劳动节。

劳动分体力劳动和精神劳动,这都是劳动,我国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1956年1月周恩来总理提出,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后来形成了一项基本国策。

劳动创造,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五一”国际劳动节,镌刻了人们对劳动的敬意。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以不同视角通过劳动场景的再现、劳动形象的塑造、劳动精神的刻画,展现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

我们从文学领域来看,王蒙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当代著名作家,他一生笔耕不辍,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相见时难》等近百部小说,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辛勤劳动和坎坷历程。2019年9月17日,在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之际,王蒙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也被作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七十部作品中,创作时间较早的一部,王蒙也是写作此书时年龄最小的一位。

现在,王蒙已经86岁高龄了,创作力依然旺盛,被誉为“高龄少年”,写起小说来仍是激情饱满,下笔即如行云流水,文思泉涌。他自豪地说:我觉得自己还是文学园地里一线劳动力。

《青春万岁》写于1953年,当时他才19岁,刚刚走出中学校门,在共青团北京市东城区委当干部。他经历了旧中国土崩瓦解和新中国的万象更新,对新社会、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朝气,充满了向往,于是他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编织青春,留住青春,歌颂青春的力量。

《青春万岁》中有一段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描写:

然后大会开始,几十万人迎风肃立。礼炮的巨大的声浪震荡得衣角随着抖动!红旗“泼拉泼拉”地响!庄严的国歌与国际歌奏起来,一片白云高高地飘过……然后是千万人把鲜花投向天安门!鸽子、气球都飞起来,欢呼声震动了大地,“毛主席万岁!”一个口号变成无数欢呼,无数欢呼变成一个口号。呼玛丽摇摇摆摆地跟着大家喊,她好像行走在大海的波浪之中。天上,阳光与重云交相映射,好像有万道霞光照耀着天安门。呼玛丽闭了闭眼睛,她不知道自己走到了什么地方,伟大的场面使她内心激动得经受不住,几乎倒在地上。狂热的群众的巨流挟带着她前进,她尽力支持着自己。


701db1cd06a96e6a18f02ad2e5797ba.jpg


这是《青春万岁》第二十七章描写北京女七中高三班学生到天安门参加“五一”游行的场面,整段文字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和幸福的快乐。这段文字是从这个班级的学生呼玛丽的角度写的,写她的所见所闻,写她的切身感受。呼玛丽自小失去父母,在天主教会“仁慈堂”长大,受到神父李若瑟精神上的控制,不让她听信共产党的“宣传”,不让她陷入“魔鬼的圈套”,不让她随从“异端的浊流”,要遵从神的意志,听从神的教诲,接受神的护佑。在团支部书记郑波和班长杨蔷云等同学的帮助下,她经历了缓慢而痛苦的精神蜕变。参加“五一”大游行是她思想转变过程中的一段经历,这里写她 “闭了闭眼睛”“内心激动得经受不住”“几乎倒在地上”“尽力支持着自己”,这些正是她此时内心激烈斗争的真实流露。

中国文学典籍里描写歌颂劳动的文字很多,而且多是充满歌颂和赞美之情的。大家不妨找来认真地阅读和体味。

中国古代的劳动节和现在的劳动节,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这个“脉”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因为,是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社会。离开劳动,人类就不能繁衍,社会也不会繁荣。所以人们歌颂劳动,赞美劳动,纪念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