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学中的现实?我要说的不是一列火车从窗前经过,不是某一个人在河边散步,不是秋天来了树叶就掉了,当然这样的情景时常出现在文学的叙述里,问题是我们是否记住了这些情景?当火车经过以后不再回到我们的阅读里,当河边散步的人走远后立刻被遗忘,当树叶掉下来读者无动于衷,这样的现实虽然出现在了文学的叙述中,它仍然只是现实中的现实,仍然不是文学中的现实。
今年第三期《人民文学》头题刊发了著名作家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经山海》,其“卷首语”评价是有“新时代情景气象、新时代精神气韵、新时代人物气质”,有“天地情怀、天下格局”的一部“挂心”作品。日前,本报记者就这部作品采访了赵德发先生。
今天的作家不知是否是一种幸运,他们会发现自己可以那么顺畅和便捷地与一个广大的世界沟通,与更遥远的文字和声音在一瞬间连接,随时随地能够获得地球另一边的讯息。如果他愿意,他就能把刚刚完成的作品投放到浩瀚的阅读世界中去,让其在这个星球上任意游走和结识。
很早的时候,当我刚刚离开童年时代,我就感受到了童年是快乐的。这快乐不是物质的,是精神的。我长大了,开始意识到,在孩子的天性中,有单纯,也有丰富。渐渐地,我也开始回归自己的童年。
走进春日的平谷,避开“桃花节”熙攘的人群和更适于青年人探险游戏的“石林峡”,我们选择了更能深入春的山谷——梨树沟。
《时间的压力》是一部“阅读”古人之书。阅读了自先秦的屈原、商鞅至明末清初伟大少年夏完淳,共9位古人,时间跨度达2000年。若说历史是消逝了的时光,那么也可以说现实就是历史的延伸与成长。
颁奖典礼热闹又朴素,地点就在报社大厅,将台阶设计成舞台背景,很有创意。由于乡愁这个主题的普遍性与广泛性,获奖作者下至11岁,上到91岁,年龄跨度极大。在这其中,我就见到了80岁的老上将、南京军区原政委方祖歧,他也是获奖作者中的一员,潇潇白发,令人肃然。
这些年我已不知不觉之中参与了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事业,说深度建树大概也不太过分。这些年我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我觉得我的事业有了一种新的方向。而这个方向是我愿意去的,这一事业很契合我的心情。
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到一所南方的农村小学讲座。两千多学生坐在操场上,队伍很宽,视力所及,看见左边一年级的队伍就看不见右边六年级的队伍。
“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们的先祖,面目也便有了愈加清晰的希望。”近日,著名作家徐则臣来石参加河北文学馆读书荟,围绕其长篇新作《北上》,讲述了他对大运河忧思难忘的文化乡愁和情感,并结合多年写作经验,分享了他的创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