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理论研究 >
  3. 前沿视界

张宝珠:杨家埠年画的数字化转化

发布日期:2022-09-14

中国年画艺术作为我国民间艺术中影响最大、地域风格最丰富多样、艺术形式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类,它承载和蕴含了民间信仰、民间审美、民间技艺、民间风俗等广博的内容,是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民俗文化、年俗文化的代表。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于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方法分为多道工序,制作技法精湛,色彩鲜艳浓郁,内容题材丰富多样。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色是通过概括、夸张、象征、寓意手法来体现主题,通过完整的构图、饱满、均衡、粗壮、朴实的造型,挺拔、流畅、简练线条,艳丽,富有装饰性和浓郁地方色彩,体现了山东农民粗犷、勤劳、爱憎分明的性格。一张中国年画就是一个正能量的中国故事,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年画做好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同时,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潍坊杨家埠年画以其浓厚乡土气息,别具特色制作工艺,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杨家埠年画经历了清晚期到民国的战乱,很多流传几百年的年画雕版已经消失,由于木头的易损特性,如何保存这流传600余年的中国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刻不容缓。

11.jpg 

    在当今数字化的浪潮下,敦煌石窟云冈石窟数字化项目开创了国内以数字化科技手段助力中国优秀文化传播的先河,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保护也是非遗传承的必然趋势。杨家埠年画数字化转化以联合国非遗大师、潍坊木版年画省级传承人张殿英收藏的300余套,1300余块杨家埠年画的明代、清代、民国绝版木版雕版为基础,以守正创新为己任,运用三维扫描技术、三维修复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对杨家埠年画古版进行数字化存储,建立杨家埠年画木版数字化数据库,开发木版年画增强现实APP,创作年画主题科普型动画短视频,运用数字化技术助力“手造精神”重新进入大众生活,助力“手造精神”能够恒久传承。

同时开创“运祥纳福”品牌,依托杨家埠木版、古版年画三维数据库,通过工业级打印技术,大规模批量化复制古版雕版,为研学活动、教学课程提供专业化的教具研发,有利于促进非遗保护、展示、传承、传播,为大众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型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助力山东手造创新场景应用、助力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上的传承推广。

 22.jpg

杨家埠木版年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数字化创新转化:

1.数字化年画雕版数据库

通过数字化三维扫描技术,扫描这些流传数百年的年画木版雕版,建立杨家埠古版年画三维数据库。

2.3D打印技术复制年画雕版

运用3D数字打印技术,将三维数据库里的古代年画雕版批量化生产,大众也可以真实体验这些经典木版年画印刷全过程,从而真切体会这些年画作品背后传承百年的匠心独运。

3.杨家埠年画故事短视频

借助新媒体影像技术,发掘年画中的中国好故事,重现年画中的中国好声音,创作杨家埠年画系列动画短视频(英、法、日、德等多语言版本,同时登陆国内国外各类视频网站平台,从而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世界性传播)。

4.杨家埠年画故事增强现实APP

开发杨家埠年画故事增强现实APP,观众通过智能手机观看年画时,能直接看到藏在年画背后年画雕版的数字化影像,再点击APP上方视频选项即可观看这张年画的短视频动画,使大众以最便捷的方式感受中国年画艺术的魅力。

 图片1.png

依托杨家埠木版古版年画三维数据库,通过工业级打印技术,大规模批量化复制古版雕版,为研学活动、教学课程提供专业化的教具研发,从而助力山东手造新时代创新场景应用、助力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上的传承推广。

杨家埠木版年画数字化转化,从调研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入手,对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张殿英等杨家埠年画传承人进行访,收集并记录传统木版年画背后的故事,解析年画作品中各元素的涵义以及整部作品的寓意。通过新型数字化技术资源,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一系列数字化转化和推广的实践。《杨家埠年画数字化》项目紧扣“山东手造”主题精神,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创新方式,建立多方位的研究与传播体系,让“手造精神”既能够进入大众生活。作品入选2022520山东手造 青春力量”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2年设计艺术博览会。展览现场,通过宣传片解说、年画雕版展示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其中现场年画印刷体验,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停留,展台旁围绕着的既有青春少年,又有耄耋老人,大家纷纷动手体验印刷木版年画,通过拓印的过程,更加真切的体验了年画之美。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感叹道:“印刷这个年画娃娃啊,仿佛让我回到儿时,看到爸爸妈妈过年买年画,全家人一起帖年画的快乐时光。”

 44.jpg

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内在需求提供了新的机遇与途径。以增强现实、三维扫描、新媒体影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在非遗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促进非遗保护、展示、传承、传播,为大众进一步探索与学习传统文化,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型发展创造条件。杨家埠年画数字化项目通过数字化三维扫描技术,3D数字打印技术,完美储存并批量化复制这些经典艺术作品,大众也可以真实体验这些经典木版年画印刷全过程,从而真切体会这些年画作品背后传承百年的匠心独运,为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张宝珠毕业于中央美术系学院,主要从事媒体艺术研究,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影视与新媒体作品入选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北京国际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北京电影学院大学生国际电影节、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等。本文所述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当代工艺美术评论人才培养(项目编号:2022-A-05-05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