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理论研究 >
  3. 文化时评

“文二代”挺进文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白烨 发布日期:2020-11-06

作家后人成为作家,文人后代再做文人,的确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因此,“文二代”在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由《告别天堂》蜚声文坛的笛安,是著名作家李锐与蒋韵夫妇的女儿,她先后以《西决》《东霓》两部长篇小说引人注目,并荣获了2009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她在小说艺术上表现出来的老练与纯熟令人惊异,并被认为是超越了“80后”与青春文学的少数几个天才型写手。有意思的是,她是留学法国的社会学硕士,走上写作之路与父母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悬疑小说作家那多,已出版27部悬疑小说作品。他的《清明幻河图》继承了自《山海经》以来的东方想象传统,创造了一个和现实重叠的虚拟平行世界,是一部充满智慧性与知识性的悬疑小说。就文学影响而言,儿子那多已经超过了父亲赵长天,尽管父亲写作了不少作品,并长期出任《萌芽》主编。

留学美国的肖铁,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的儿子,他几年前就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转校生》,小说散文集《成长的感觉》《树的回忆》。他再次亮相于文坛,却是一部堪为经典的翻译作品——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敢译雷蒙德·卡佛,显示了肖铁的勇气,也反映了他的能力。

著名作家叶兆言的女儿叶子,从中学时期起就不断发表作品,获取奖项,出版有《带锁的日记》《马路在跳舞》《苏苏的幸福开始》等多部作品。她后来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作家导师王安忆攻读文学写作博士后,兴趣又转向了文学翻译,已译出阿特伍德的短篇集《蓝胡子的蛋》、安吉拉·卡特的小说《爱》,出版面世。

湖北作家尚爱兰在获得“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金奖”之后,在写作上一直没有新的进取与大的起色,倒是女儿蒋方舟在12岁时以一部《正在发育》一炮蹿红。蒋方舟过于早熟的笔触,一时间令外界大为惊讶,还使人怀疑其文是由其母代笔。之后,蒋方舟因在《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等多家报刊同时开辟专栏,慢慢地打响了名气。2008年,蒋方舟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考试,成为“名校才女”。

其实,属于“文二代”的“80后”,远不止上述几位,在已成名的“80后”作家中,张悦然、马小淘、鲍尔金娜,都是不折不扣的“文二代”。

张悦然的父亲张华,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从系副主任做到校长助理,在学业方面先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博士、教授、研究员。显然,在文学领域里,女儿张悦然的名气显然已经盖过了父亲,这些都是由她那别具一格的作品,如《葵花走失在1890》《十爱》《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等赢来的。她自从2001年获得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之后,就一直连续获奖,如2003年获《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奖赛”二等奖,2004年获第三届“华语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05年获得春天文学奖,2008年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优秀散文奖等。

硕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为《人民文学》编辑的马小淘,在2001年获全国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之后,先后在2008年和2009年获得“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新人奖”和“首届青春文学大赛长篇组金奖”。无论是她的随笔集《蓝色发带》,还是她的长篇小说《飞走的是树,留下的是鸟》、小说集《火星女孩的地球经历》,给人的感觉是她总有编织不完的故事,而且一个更比一个精彩。殊不知,她更是典型的“文二代”。父亲马合省,是著名诗人;母亲李琦,现为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院长,也是以诗歌名世的作家。

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的鲍尔金娜,2001年就出版了个人集《少儿不宜》,2006年凭借《蓝毛黄毛鹦格丽鹉》获得“第三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金奖”,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处女作《紫茗红菱》,被看作是青春文学写作中一部难得的长篇小说力作。她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蒙古族著名散文家鲍尔吉·原野。

已经初露头角的“文二代”,也有不少。从他们的蓄势待发来看,他们的成名与成功,也是迟早的事情。

如著名作家莫言的女儿管笑笑,2003年初以处女作《一条反刍的狗》步入文坛,之后到清华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又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研究文学的同时,也在酝酿新的文学创作。

著名作家潘军的女儿潘萌,16岁与父亲潘军合作出版了《我家的时尚女孩·害怕长大》,18岁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次年出版长篇小说《时光转角处的二十六瞥》,在美国洛杉矶攻读艺术学硕士期间,主修编剧,间或写作小说。

著名评论家孟繁华的女儿孟小书,初中时期就出版过作文选《心灵深处的那双眼睛》;从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毕业,在《青年文学》发表小说《多伦多的小爱情》。

著名日本文学专家许金龙的女儿许若文,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在诗歌创作、文学翻译与文学批评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历练,有《雾雪之夜》等诗作,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帕慕克在北大附中的演讲辞翻译,还有《〈雪〉:隐秘对称性的谜面与谜底》的论文。

还有著名作家苏童的女儿童天米、著名作家池莉的女儿吕亦池、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的儿子陈如琪,都是在十多岁上就出自己的作品合集、翻译作品或发表诗作,在文学写作与文学译介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致与不俗的才气。

文人家里出文人,作家父母养作家,看来是顺情合理的事情,其实也未必。就多数小作家与其父母的关系而言,从事写作与文学,并非两代人的共识,而多是个人行为。比较典型的例证是,笛安在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新人奖后发表获奖感言时,刻意避免提到作家父母。她说:“在公开场合里我从不提及父母,这是我从出道那天起父母给我立的规矩。我不会公开说到他们,他们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说我和我的作品。我不愿顶着他们的光环,我的人生需要自己去闯。”而吕亦池也告诉媒体:“我妈妈并没有期待过我会走上写作之路,她一直认为我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但在一些采访中,“文二代”中很多人在回答自己的写作是否受上一代影响时都会提到,这种影响是无形的和潜移默化的,但是自己的作品和“文一代”不论题材抑或其他,都有诸多不同。莫言的女儿管笑笑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差别,那就是他们的父辈受成长环境影响,很多人在写作中偏重乡村化题材,而“文二代”则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作者,这已经给差异化造就了强大的前期铺垫。

子女辈的“文二代”接续着父母辈的“文一代”向我们走来,但又带着他们自己的风度与个性的风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后浪推前浪,各自领风骚”,这是当下文坛的一道风景,也是当代文学的一抹亮光。

 

白烨,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